想得很好,做起来总是不行?

​这里是Z哥的个人公众号

每周五11:45 按时送达

当然了,也会时不时加个餐~

我的第「182」篇原创敬上

 

大家好,我是Z哥。

每年年初立的flag都完成了吗?没有完成不要紧,因为大部分人都没完成。

我还记得与Z哥年龄相仿的这辈人,在微信朋友圈刚出来的那会非常流行在朋友圈立flag,当然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但是现在还在继续立flag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估计是因为脸被打疼了,都不好意思立flag了。

为什么当初立flag的时候想得挺好的,但是做起来总是不行呢。可能你也知道,问题出在行动力上。

 

当下这个时代从总体上看肯定是比以前好的。但是在某些方面却不如以前,导致我们的一些缺陷被放大了,行动力就是其中之一。

在过去,在互联网还没那么发达的时期,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东西还没那么多。那个时候我们完成flag的成功率可大得多,毕竟你可能无聊得只剩下去完成flag这件事了。

可是现在,有那么多app在分散你的精力,并且它们的背后还有大量聪明的大脑在绞尽脑汁让你贡献更多的精力出来。所以通往完成flag的这条路是真的难走,因为路上太多的“妖魔鬼怪”了,他们强行拽着你往他们的家里跑,准备“吃”了你。

 

很多人对于行动力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他们会觉得只有把一个事情给思考透彻了,让自己觉得很有信心,才能真正去做。

但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加布里埃尔·厄廷根做过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恰恰相反。那些看似确定可以触达的目标,所转换而成的乐观幻想与希望,其实并未转化为动力,反而成为了人们的惰性。

这个实验的思路是先通过测试目标人群(比如,减肥人群)对一个场景(比如,幻想自己与老朋友会面时将变得苗条迷人,在甜甜圈面前毫不动心)的感受和想法来将他们归类。分为两类,一类人群对自己的幻想充满信心,另一类则不乐观。然后在一段时间后观察他们想做的事情的成果(比如减了多少体重),得出了以上结论。

所以,关键不是你怎么想,想多少,这些都没用。想办法让自己动起来才是根本。

 

除此之外,在我看来行动力不足的原因还有以下两点。

 

01  过度关注目标

有目标是好事,但是只盯着目标看可不行。

如果你每天一闲下来就想到自己的flag,这会让自己过度关注这个目标,间接导致你经常看到目标与现状的差距还有那么远,潜意识里这其实是在不断地给你发出劝退的信号。

这一点在很多完美主义者身上特别常见,这类人总是时不时地去打量这个目标是不是有什么不够完美的地方,给它完善一下,其实是在潜移默化地拉大目标与现状的差距。

而且,又由于花费了过多时间在完善目标上,导致真正做事的时间相对变少,向目标前进的速度更慢,最终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然后希望逐渐破灭,不得不放弃。

02  忘记了

忘记了也是原因?这不是来搞笑的,真的是这样。

比如,你在睡觉前脑子在想,明天早上7点起来跑步,跑半小时回来洗澡吃早饭然后把上个月买的python课程的3、4、5节学完,再用里面教的知识做一个demo,……。

结果第二天直接睡到中午十一点,起来玩会手机,吃个午饭,回回微信消息,刷个剧又该准备晚饭了,吃完晚饭洗了个澡,朋友喊一起打会游戏,打完又十点了,最后躺在床上才想起:“卧槽,我是不是今天又没学习?”。

原因清楚了,我们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我来分享一些我的经验给你。他们的重要性随着序号的增加依次递减,所以你可以优先选择序号靠前的方法来尝试。

 

01  5分钟暗示法,养成马上就做的习惯

前面也说了,想再多也是没用的,关键要先动起来。

我知道很多人不会立马行动的原因是怕失败,但是失败又怎样呢?我想不可能你所有的flag失败的后果都是die或者破产吧?如果不是,怕什么失败呢?

我推荐一个有效的小技巧给你,可以让你立马干起来。就是当你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告诉自己先干5分钟看看,如果5分钟后还是无从下手的话再来想该怎么办。

而往往可能在你还没到五分钟的时候,你的整个身体就会进入「状态」 ,自动驱使自己往前。一旦有了惯性,就很容易坚持下去,逐渐逼近你的flag。

 

02  争取每天都能前进一点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信心账户和心虚账户。

如果你每天都在进步,那么相当于你每天在给你的自信心账户投币,它每天都在增长。而如果你每天都在拖延,那么你的自信心账户每天都在减少,心虚账户会开始增长。前者就是所谓的正向循环,后者则是负向循环。

所以,每天前进一点,不管多少,只要每天都在往前,你的自信心就不会下滑,让你越来越有动力往前走。

 

拆分一个大的flag为多个小目标,对这一点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如何拆分可以了解一下积极心理学家Gabriele Oettingen提出的「WOOP策略」。

  • Wish:愿望
  • Outcome:结果
  • Obstacle:障碍
  • Plan:计划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通过衡量「愿望」和「结果」,识别其中的大大小小各种「障碍」,然后根据这些障碍制定「计划」。

 

另外我还要提醒你一点,为了保持节奏,不建议你在某几天多“前进”太多,至少不能“前进”到无力再“前进”才停下来,因为这会导致你接下去的节奏乱掉。

比如,昨天都超额完成计划的两倍了,今天就休息一天吧。一旦休息就意味着之前的节奏断了,只要你的节奏断了,你就进入到了一个自信心账户没有继续增长的状态,这个状态如果没把握好,就容易陷入负向循环的节奏中。

 

03  避免180度调整

有时候,我们的flag是要改变一个陋习。但是经过日积月累的习惯,哪有那么好改变。如果你暴力地作出180度调整,想一下子彻底远离陋习,虽然短期内可以做到,但是非常容易出现反弹。

比如,你不要老想着,我不能玩游戏,我要去看书、去学习。这样完全凭借意志力的改变是很难坚持的,因为你将你的陋习和放在flag的对立面。每天起床想到今天又要和陋习战斗了,这种心理状态很难积极向上起来。

我建议你的方式是,将你的flag与场景关联起来。比如,

  • 当我洗完澡,我就要开始看2小时书
  • 当我想玩游戏了,先学完一个课程再玩
  • 当我准备睡觉前,脑子里复盘一下今天的收获
  • ……

这样肯定比你天天头上绑着“奋斗”头带与陋习战斗有效得多。毕竟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我们还是得更加温和地对待它,否则痛苦的是你自己。

 

01  建立反馈机制

在之前的文章《你会控制情绪吗?还是被情绪控制?》中提到过,由情绪控制的“侦查系统”在我们人类身上已经存在很久了,而“理性脑”(前额叶)的出现则晚得多。在漫长的进化里,古老的情绪脑的力量远远大于新出现的理智脑。

如果你要单纯依靠理智脑说服自己去行动,事实上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而如果你能收到反馈,能在行动过程中感受到愉悦感,感受到确定性,你的情绪脑就会自发的喜欢去做这件事。

比如,当你刷leetcode的时候,每搞定一道算法题所给你的成就感,就是刺激你“情绪脑”的反馈。

在教育领域知名的「普雷马克(Premack)原理」也是利用这样的思想,不过它也提出,如果是利用“强化物”来激发愉悦感,那么要留意过度使用后会失去效用的问题。

 

01  避免精力分散

如果可以的话,务必在完成第一件事之后再开启第二件事。

因为精力分散的后果可能就是每一件事都做了一半都没做成。而精力集中的好处除了能避免这个问题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你更快地获得正反馈,让每一次的正反馈推动自己更有动力去完成下一件事。

我自己用的避免精力分散的方法很简单粗暴,手机开睡眠模式,然后丢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就好。

 

不知道你是否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呢?如果是的话,看完这篇文章后回头务必立马挑一个方法先试一下,否则看得再多都是鸡汤。

之前看到过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看了不去做是鸡汤,看了马上做才是价值。

 

好了,总结一下。

这篇呢Z哥和你分享了我对改善行动力不足的一些经验。

行动力不足常见的原因有三个。

  1. 光想不做,在准备阶段花的时间太多
  2. 过度关注目标
  3. 忘记了目标

 

改善行动力的的方法根据我认为的重要性从高到低分别是:

  1. 5分钟暗示法,养成马上就做的习惯
  2. 争取每天都能前进一点
  3. 避免180度调整
  4. 建立反馈机制
  5. 避免精力分散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zacharyfan.com/archives/1421.html

关于作者:张帆(Zachary,个人微信号:Zachary-ZF)。坚持用心打磨每一篇高质量原创。欢迎扫描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定期发表原创内容:架构设计丨分布式系统丨产品丨运营丨一些思考。

如果你是初级程序员,想提升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又或者做程序员多年,陷入了一些瓶颈想拓宽一下视野。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技术」,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如果你是运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束手无策。又或者想了解主流的运营策略,以丰富自己的“仓库”。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运营」,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Leave a Reply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ZacharyFan.com © 2019 | WordPress Theme: BlogGem by Two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