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Z哥的个人公众号
每周五11:45 按时送达
当然了,也会时不时加个餐~
我的第「113」篇原创敬上
▲截图来自于招聘网站
“折叠”是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
- 一张一百平米的海报不好搬运。但是把它折叠起来就好搬运了。
- 治病的过程需要很多种药材,并且要将这些药材按照指定比例进行搭配。还要煎煮等等。不可能所有的病人在任何时期都有这种条件,所以「药丸」的好处就出来了,随时随地可以吃。
- ……
把「认知」也折叠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直这样下去会产生什么结果
三个破局的办法
即然“折叠”是对复杂性的封装,那么应对它的方式自然是往“展开”的思路来走。
只有这样,你才能更了解眼前的这个“被折叠”的事物。
那么有什么“展开”的办法呢?下面Z哥分享你几个我认为的要点。
01 多一分敬畏
要意识到自己身处在一个被高度折叠的社会里,多一些敬畏之心,不要觉得什么事物都很简单。
哪怕是你看着非常不起眼的一支铅笔。但它的原料很复杂,要把木材、油漆、石墨、黏土、石蜡、黄铜、橡皮、硫化镉等原材料统一起来,并且制作过程中的所有生产工艺流程,也得全部统一起来,才能组成一支铅笔。
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无知。
这是一个心态问题,只能靠自己刻意练习去调整自己的心态。
02 可以不了解how,但是得了解why
可以不了解how,但是得了解why。不用事无巨细的将每个事物真的分析的那么彻底。但你至少得知道这个事物产生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比如,你不用真的去100%的啃某个框架源码,但是你至少得至少这个框架为什么会出现,为什么会这么多人用?它“折叠”了什么进去?以及这些“折叠”的东西对你未来的可控性是不是有影响?如果有影响的话,未来能不能hold住它,消除其中的不确定性?
这些一连串的思考之后,眼前这个事物的“折叠程度”就会降低,你对它的理解和掌控力会超过大部分人。
所谓的“透过现象看本质”也是这个道理。这个现象、事物的完整的过程是什么没那么重要,更重要是它的本质、目的是什么。
03 获取高质量的外部信息
如果要彻底“展开”的话,必然离不开外部信息的帮助。这个时候一定要找权威的信息。
正如之前所说,因为信息本身也是一个“被折叠”后的产物。如果你找到的信息不够靠谱。那么不但无法“展开”,反而会“折”的更深。
权威性主要看渠道。不同渠道公开的信息,背后是经由不同人和不同的处理机制而产生的。
信息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制造和过滤信息所花费的成本,花费的成本越高,这个信息的权威性自然就越好。
这个成本除了包括投入的人力物力的多少之外,还有出品方的品牌、口碑等。
通用的高质量信息渠道,可以关注以下这些。如果你有什么其它的高质量通用信息的渠道,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给大家。
- .gov.cn、.org域名的网站,这些都是政府/权威组织公开的信息。(政府信用背书,可信度最高)
- 论文。可以在中国知网、百度学术、谷歌学术上搜你要的信息。(投入的时间成本以及个人品牌背书)
- 有口碑和知名度的媒体、大V博客。(个人品牌背书)
- 书。(投入的时间成本以及个人品牌背书)
- 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投入的时间成本以及个人品牌背书)
- Wikipedia不错,特别是每个条目下面的一些引用地址,里面这些都是相对高权威的信息源。
不同的专业领域各自领域内的权威渠道,这个靠自己平时的收集。但是官方公开的信息总是应该优先考虑的,而不是第一选择总是搜索引擎。
还有一点,如果可以,尽量使用英文搜索。为什么?看下整个互联网中的内容语言比例。
▲数据来自w3techs.com
可以看到,英文内容占据着绝对优势,并且占比还在持续走高。
程序员就是“折叠者”
最高的认知不是为了“展示你的认知”,而恰恰是“将这种认知最大化隐藏”,直接呈现为一个非常平易、有亲和力的日常友好化状态。 这既是做产品的逻辑,也是做人的逻辑。 吴伯凡
总结
- 让自己的心态多一分敬畏。
- 可以不了解how,但是得了解why。
- 获取高质量的外部信息帮助“展开”。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zacharyfan.com/archives/965.html
关于作者:张帆(Zachary,个人微信号:Zachary-ZF)。坚持用心打磨每一篇高质量原创。欢迎扫描二维码~
定期发表原创内容:架构设计丨分布式系统丨产品丨运营丨一些思考。
如果你是初级程序员,想提升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又或者做程序员多年,陷入了一些瓶颈想拓宽一下视野。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技术」,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如果你是运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束手无策。又或者想了解主流的运营策略,以丰富自己的“仓库”。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运营」,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