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的知乎提问除了表面含义,还意味着什么?

首先声明一下,本文并不回答小马哥的问题,对问题感兴趣的话,看完本文后可移步知乎~

 

关注这个号有段时间的小伙伴应该发现,我平时不刻意趁热点。因为我觉得大部分的热点之所以火,无非是满足了人性的窥私、八卦等特点。属于看热闹,看过算过,过几天就忘记了。

这次是因为小马哥的提问事件正好在百度热榜上看到,出于想“窥私”一下大佬在思考些什么,去了解了下。细细品味,发现这个问题内含的深层次对我们每个人的未来前进方向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问题

        来看下小马哥这次提的问题:

 

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其实小马哥在2012年5月7日也受知乎邀请发起过提问,如果我们把2个问题连起来看能发现更多的信息在里面。2012年的问题是:

 

整个人类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哪个阶段?下一个十年,互联网升级的大致方向在哪里?

 

我们首先要承认的一个现实是,社会的阶层实际是存在的,不同阶层的人所关注的事物也是不同的。就好比,像我这种平民关注的是来年春种的时候怎么才能提高秋季的收成,哪怕5%也好。而高层次的人可能已经站到旁边的山顶,寻找更广阔更适合种植的土地,可能所处的高度看我那一亩三分地就像一颗CPU一样小~

 

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教授将改革以来的社会分化表述为阶级、阶层的分化,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已经分化为「十大社会阶层」。这十大阶层大家就随便看看,别太放心上,免得心情沉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既然如此难得的机会,能了解到小马哥所看到的事物。秉着不要浪费的精神,借此来思考一下,能否挖掘出一些对我等平民有用的信息。

 

 

第一次提问

先来看下2012年5月7日的问题中的几个关键字:人类、互联网、升级。人类与互联网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往前看一百年就知道了,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人类照样活的很好。那么互联网对人类最底层的价值是什么?我想就是让人类可以更“好”的生活,一个更喜爱的新的生活方式。原因很简单,任何让你生活无法变得更好,甚至变得更差的事物,谁会喜欢呢?既然不喜欢也不会去把它发扬光大。

 

从1981年第一台PC诞生到21世纪,人们也确实感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好处。

  • 信息全球化了,我能看到的、知道的再也不仅限于当地能购买到的纸质报纸了。
  • 通过互联网将原本冗长的社会协作链路缩短,节约了我们的时间,如:贸易、社交、组织的管理等。
  • 互联网大大增加了人与人之间产生联系的触点,而不仅限于原先的电话、短信、传真等。

 

但是小马哥认为互联网时代远未结束,所以才提出了“处于哪个阶段”的观点,但是他认为PC互联网时代即将被当时快速增长的智能手机所接替。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2年那会只能看到2009、2010、2011的数据,可以看到智能手机的销量增长迅速,比例也很惊人,达到150%。彼时小马哥已是局中人,微信用户数早已经突破1亿,并且开始推Wechat走向国际化。但此时的移动互联网,商业化上只是照搬PC时代的模式。小马哥肯定觉得移动互联网不仅仅于此,所以才提出了“升级”这个观点。

 

基于人类和互联网关系的升级,其实就是社会环境的升级。简而言之就是基于移动互联网这个载体如何提升互联网在社会中的运用覆盖范围。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时候未来在哪其实很清晰,就是PC互联网 -> 移动互联网,只是在思考怎么样才能“考试考到90分以上”。

 

 

第二次提问

 反观这次的提问就全然是两种味道了。这次提问所处的时机与前一次最大的不同在于,没有任何一个新事物诞生的如当时的智能手机那么凶猛和持久,让人坚信那就是未来。这次问题中的几个关键字是:基础科学、突破、互联网科技、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我认为其中透露出最深刻的意义是:目前的互联网发展遇到了瓶颈。

我对资源的定义是:资源 = 认识的 且 有价值的 且 能被运用的。只要这3个因素中任意一项无法提升,资源总量的上限就不会提升。

印象中,互联网红利消失的消息自从2016年开始就有人喊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站队这边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且从数据来看的确存在陷入瓶颈的迹象。

 

▲图片来源于工信部官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其次,17、18年开始大量电商一股脑扎到微信生态中去蹭微信的流量,至少凸显了消费互联网已经没有新的地盘来玩了。大家都饥不择食,寻求自保,到处去找肉啃。

 

这些现象无不透露着现有互联网的疲态,可能有些国家互联网发展更晚一些,还处于成长期,但至少我们国内已是如此。这些疲态一是指当前生态中的资源被挖掘殆尽,二是指如今的互联网发展集中度太高,都在消费端

 

 

这次与第一次提问还有另一个不同的是,小马哥给出了他的猜想,他认为的破局方式是:

  1. 基础科学突破带来的“升维”价值,进入到新的一个层次,迎接一片新的大蓝海。
  2. 在当前维度中进行多领域整合,进一步发挥互联网的效率价值。

 

关于第一点,颠覆性技术引领时代潮流的过程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参照的。比如,人类近代的三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18世纪中~19世纪末) -> 电气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中) -> 信息时代(20世纪中~当今)。可以发现第一段间隔100+年,第二段则不足100年,而第三段到目前已经发展了80年左右了。按这个规律看,下一个时代真有可能要来了。

摘自百度百科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特点的定义:

 

首先,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重越来越重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其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科研探索的领域也在不断开阔。
最后,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联系加强,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化,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联系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巧合的是,小马哥也将2012年提到的“互联网”一词在这次提问中变成了“互联网科技”,同样凸显了科技的重要性。

 

以我的个人拙见来判断,首先,未来的这个颠覆性的技术必然是一个可以明显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的。现在来看人工智能的确是最符合这个标准的技术,但是如果从前三个时代的起源中提炼出的共同点“能源”这个定义来说。满足「一种可以提高生产力的能源」标准,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就显得有些勉强了,可能还不足以作为一个开启新时代的力量。充其量只是人为造就的一种将机器拟人化的「逻辑」,本质是一种「整合」,并不是「发现与创造」。那么,会不会是量子技术之类的处于萌芽期的技术呢?未来会告诉我们答案,一切都还不好说,哪怕是经验也并不能100%适用于推演未来。

 

 

关于小马哥提到的第二个破局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认为是退而求其次的,因为它与当前处于同一个维度,相对第一个更加的「可见」。做整合就好比一个人拧一块毛巾拧不出水了,就俩人把两块毛巾放一起,共同拧,还能多挤出点水。这还称不上「质的飞跃」,但是的确是有一些缝隙具有填补的价值。当今社会中的确也有很多企业开始在做这个方向的事情。

 

 

我们该如何面对未来

 

相比信息时代后二十多年的互联网快速发展,这个时代的起源显得那么的内敛,不过每个时代皆是如此。那么,开启未来的钥匙可能此时就趟在某些科学家的实验室里。

假如我们未雨绸缪一些,如果下一个时代在不久的将来就将开启,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才可以让自己不至于被遗弃在这个时代,甚至能抓住一些机遇“逆袭”!

 

01

抓住通往上层阶级的机会

        如今社会,每个人身上的“资源”价值是远大于“能力”价值的,所以上层阶级的人不一定具备很强的能力,但必定具备丰富的资源。虽然能力的价值不如资源那么大,可能你付出很多努力,也换不来别人天生具备的资源。但是至少这是目前唯一的机会,而获得这个机会的途径就是“教育、学习”。

另外,如果将自己的能力多运用于一些可以产生复利的地方,就能让它的价值指数型增长,更快的换得你还不曾有的资源。
这个方向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选择权。因为,阶级越低,选择权越少。

02

保持敏锐

        随着社会发展的越来越精细化,同时也意味着越来越碎片化。那么具备整合能力的跨界人才,自然能更大程度的发挥1+1>2的效果,这个多出来的部分就是你的增量价值,是你在社会立足的根本。所以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抢占先机成为新领域的跨界人才,也是一条出路。不过“快”不是单靠蛮力,长期的内在积累可以让你更具起跑时的加速度,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你,凭什么可以不被社会淘汰?》也阐述了这个观点。

 

03

成为开拓者

        投身到一线的科研工作,成为开拓者,可能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已经错过了最佳时间窗口了。但对于那些还在就学或者初入职场的人来说,还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这条路也是最“窄”的。不建议大家去冒险,但毕竟也是一条出路。

 

 

总结

 

原本,有些问题可能我们这一辈子都意识不到,但是借着高层人士的眼光来看,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很有意思。

 

 

小Z的絮叨:

 

▲长按图片可保存并分享至朋友圈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zacharyfan.com/archives/458.html

关于作者:张帆(Zachary,个人微信号:Zachary-ZF)。坚持用心打磨每一篇高质量原创。欢迎扫描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定期发表原创内容:架构设计丨分布式系统丨产品丨运营丨一些思考。

如果你是初级程序员,想提升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又或者做程序员多年,陷入了一些瓶颈想拓宽一下视野。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技术」,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如果你是运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束手无策。又或者想了解主流的运营策略,以丰富自己的“仓库”。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运营」,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Leave a Reply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ZacharyFan.com © 2019 | WordPress Theme: BlogGem by Two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