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感谢你们

来来来,z哥今天发文加个餐~ 掏心掏肺一下~

 

此时此刻大家可能在外面聚餐,happy?Z哥也是,所以这篇文章我出门前设置来定时发布~

 

提前祝你新年快乐~

 

 

交代一下

这是一篇即兴发挥的文章,一口气写完,纯正原生态,干货不多,大家就当看看故事吧。

 

最近各种18年总结复盘满天飞,我觉得自己也有必要总结一下。梳理一下自己,好在19年更好的前行。

 

 

上一次正儿八经的写文章总结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了,今天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我想了几分钟,如果用一个词给我的18年定义就是「变化」。

 

这一年主动、被动的发生了很多变化,我让重新找到了那种“激情”的状态。

 

 

事件1

从对我的影响面来说,今年最大的事莫过于:原先的上级调岗到了其它的工作岗位上。我突然“被上位”开始带领整个技术团队。

 

在这之前,我做了2年多的系统架构团队的负责人,在这个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感受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我觉得自己当时逐渐进入到了一个「舒适区」,感觉慢慢的在往下沉。

 

从17年下半年开始的那段时间其实是非常纠结的,总觉得当时的状态哪里不对,不是我想要的状态。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又得回到刚踏入职场那会说起。

 

年少轻狂时,脑子的唯一的心念是:改变世界,那必须得用技术啊。(我想,可能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曾经或者现在也有过这样的想法

 

所以自己当时就下定决心,在职场上先打磨几年,摸索一些框架套路,在而立之年创业改变世界。

 

一开始几年,脑子想的很简单,就觉得做技术,研究的越深肯定越牛逼。

 

所以自己工作的前3年吧,全力以赴扎在技术的深度上。从自学C#入门后,逐渐在深度上接触了IL、操作系统原理、网络原理、C++、汇编语言等等。

 

基本上除了上班、睡觉就在学习、写整理笔记。当时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好像越来越牛逼了。

 

然而,想象中的牛逼,并没有在现实中得到全面的体现。比如你期望是100分的牛逼收获,实际可能只有10分、20分。

 

自从后面有了解到「冰山模型」理论后就释然了,一个人所积累的能力在表现上可能就只能被看到一小部分,具体取决于你的表现能力和表现机会。

 

如果你也是刚进入职场,相信我,别小看这10%左右的影响,足以在大部分人中脱引而出。有一句话说的好:

 

我们大部分人努力的程度,远未达到需要拼天赋的时候。

 

 

但是这3年的积累看似不如我心中的期望成果,但是在未来给我提供了非常大的作用。后续产生的价值,完全值得我这3年的精力投入。

 

为什么?

 

第一点,它使得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远高于其他人。一个问题可能其它人要查几个小时的,我可能只需要几分钟。甚至有些问题其它人查不出来,会来找我排查,导致我受到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

 

所以相信我,比尔盖茨说的「10x程序员」是存在的,甚至还不止10x。

 

在这段时期所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赢得了包括上级在内的其它人的信任,给我带来了一个额外的效果——建立起了自己的「非权利影响力」。与此同时,在工作第二年的年末接手了B2C业务的开发团队(当时只有管理4、5个人)。

 

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很多不同的事物背后的本质其实是相通的。前3年在深度上的积累机缘巧合的让我的「内核」得以强化,在后续几年「广度」的扩充中,起到了加速作用。比如,在学习操作系统原理中深刻体会到了「分治」的意义,而这点在分布式系统中同样适用。

 

这也就我为什么将「大道至简」作为我的思维底层两个重要核心思想之一的原因,因为我深刻感受到了,它是怎么对我起作用的。

 

题外话以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将自己的能力提升通过「深->广->深->广」的不断循环是一个比较科学有条理的方式。 因为深度不深,往往驾驭不了太多广度上的扩充。最终,这些更上层的「框架」、「技术」更会像空中楼阁一般,随着你脑海中产生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坍塌。陷入到一个学了用不起来,然后想不到,最后变得完全陌生的一个恶性循环。

 

后来3年我补足了设计模式、分布式系统理论等等。完成了从hold住class设计 –> 模块设计 –> 项目设计 –> 整个系统设计的升级。中途负责的团队也从B2C项目组到了架构师团队。

 

至此,就到了17年了。此时,离而立之年还有2年。

 

 

17年的下半年就开始出现了文首提到的状态,逐渐陷入了「舒适区」。当时我在想,技术上继续走下去的价值对我长远的作用好像已经不大了,我是不是该向业务层面做更多的考量了。因为此时我已经认识到”too young too naivee”,单单懂技术,离心目中的改变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于自己想从事的行业还是在互联网,所以,至此开始恶补产品和运营的相关知识,翻阅了好几本产品和运营相关的经典书籍和课程。

 

技术本身离产品领域比较近,所以这块有很多的参与机会。而在运营方面,我会以自己的思路去构想一个业务如果是我来做的话会怎么做,有机会会找公司的运营同事交流,同时参与到了一些外部的社群中去多碰撞一些想法。

 

题外话找人交流获取其他人的经验可以加速自己成长过程,比自己看书理解快很多。当然自己也得不断思考,不能「拿来主义」。有机会我会单独开一篇来阐述这个原因。

 

所以,今年的这次升职正的非常“巧”,正好可以给予我更多的机会去和业务接触,还可以接触到一个企业的顶层设计是怎么做的。

 

 

这大半年的新岗位工作,给自己打分只能算及格吧。中规中矩的过了过渡期,做了一些整体系统架构上的调整,使得整个系统更加的「弹性」。

 

明年准备干一个大动作,对整个团队长期有益的,这里就不展开了。

 

 

事件2

上面的这件事对我来说是被动发生的,而今年开始正儿八经的做公众号是我自己主动想做的。

 

我的初衷看起来有点傻:因为接下去离一线的技术工作越来越远了,所以希望借此机会可以将我的一些积累通过写作沉淀下来,以后可以回头看看在技术道路上我留下的足迹。因为再过个2、3年我可能会慢慢的淡忘一些技术细节,甚至某些知识本身可能会逐渐被时代淘汰。

 

与此同时,希望也能够帮助更多人避免掉进我之前掉进的坑里。

 

因为我觉得现在越来越的人涌入到程序员这个职业,但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的对编程感兴趣,只是觉得这行工资高一些。

 

这带来的副作用就是不少人真的只是为了完成工作,在很多概念都不清楚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写出不够健壮的代码。对自己的成长、对整个组织都是不太有益的。我希望能够尽一些绵薄之力吧,希望能减少一些到了35岁就焦虑的同学。至少能给大家找到一些驱动力。

 

 

另外的小九九,其实就是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为未来积累一些势能,结交更多的一些朋友,让自己的未来有更多一些的选择。

 

偷偷的告诉你,准备开始认真公众号的时候还给自己定了一个拍脑袋的小目标,每个月粉丝数翻一倍,计划18年底到9600粉丝,然而现在才完成1/4,还是高估了自己,现在做公众号的确很难

 

不过我也很知足了,每天都在一点点涨粉丝,你们的每一个关注都是对我的认可,在不断的促使我坚持下去。

 

不过,下半年的确有过1次让我差点感觉要放弃了。

 

10月-11月之间重感冒了1个多月,每天脑子发昏,状态特差。而且之前还有个小插曲,9月底极客时间找到我,想共创一个专栏,既然当时和人有约定,所以这事也耽误不了,这2个因素一下子搞的自己那段时间超负荷运转,压力特别大。

 

题外话虽然最终我们之间的合作没有达成,不过不得不夸一下极客时间的几位编辑,非常专业。让我学会了不少写作技巧。

 

 

现在,写作的状态渐入佳境,同时也有了一些感受。

 

在写技术类文章的时候,我的切身感受是,之前有些认为已经理解的东西,真的将它写出来的时候还是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瞎写怕误人子弟),所以还是要去查阅很多资料去反复核实。特别是系统化的写一个系列的时候,还是需要做很多查漏补缺,去巩固一些自己理解不是那么到位的概念。

 

所以,如果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有精力的话,其实也最好能将自己脑子里的东西整理一下,写出来。这个过程还是很有意思的,真的有所谓「温故而知新」的感觉。

总结

 

 

其他的零散小事就不提了。总的来说自己今年踏入了一个更高更快的节奏里去了,争取在19年能再上一个新的节奏里去,让自己跑的更快。00后都要开始入职场了,还不赶紧多跑点路

 

2019会和大家多聊聊一些突发奇想的东西,技术类文章占比会开始少一些。

 

来吧,跟我一起迎接2019吧~

 

 

Question

18年结束了,如果有什么事找不到人倾诉,欢迎在后台找我聊聊(到23点哦)~

因为充满寒意的19年,必须得轻装上阵,不能有包袱,如此才能全力前行!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zacharyfan.com/archives/548.html

关于作者:张帆(Zachary,个人微信号:Zachary-ZF)。坚持用心打磨每一篇高质量原创。欢迎扫描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定期发表原创内容:架构设计丨分布式系统丨产品丨运营丨一些思考。

如果你是初级程序员,想提升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又或者做程序员多年,陷入了一些瓶颈想拓宽一下视野。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技术」,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如果你是运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束手无策。又或者想了解主流的运营策略,以丰富自己的“仓库”。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运营」,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Leave a Reply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ZacharyFan.com © 2019 | WordPress Theme: BlogGem by Two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