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目标」背后的“大意义”

今天恰巧是38节,昨天是女生节,不管怎样这两天都是妹子们的节日,Z哥先给这里10%的妹子们说句“节日快乐,祝你们今天提早下班“。

 

 

春节过去1个月了,最近陆陆续续在和部门里的同事做1:1沟通。除了想对工作方向达成一个共识之外,还想了解一下每个人对自己在19年的一些规划,或者说希望达成的「小目标」。

 

28法则真的在很多场景都适用,随着这几天的沟通。我发现大约也就只有20%人对自己有设立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

 

什么叫明确的目标呢?就是除了知道自己想要达成什么样的成果之外,还有一定的前进路线规划。先不谈路线是否清晰、可行。

 

在沟通时表现出的一种状态也能让人感受到明显的差异。没有路线规划的人,在说的时候给人的感受就比较“虚”,没底气。而有规划的人,则明显透露着一份坚定。

 

 

当然了,没有目标也可以照样生活,这是每个人各自的选择,没有对错。

 

不过,我们来讲一个实际的利益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团队的管理者,愿意在后续的工作中给谁更多的机会?我想大家心里的答案应该都是一样的。

 

 

所以,Z哥我将这些天在沟通中引导大家设立「小目标」的观点整理了一下,同样分享给关注Z哥的小伙伴们,希望能够对大家有些触动,哪怕作出一些小小的改变。

 

只要你能作出一点点改变,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剩下的就是保持这个惯性,如此便可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如果你希望掌握人生的“主动权”,欢迎继续往下看。

 

 

为什么要设立小目标

首先,被大家熟知的设立目标的意义无非是:有动力,有方向等等。这些的确是目标的作用,但是对大家来说可能会觉得太虚,太空洞,没什么感觉。

 

下面Z哥带你到“表象”层面来看一下,设立小目标会带来哪些实质的变化和影响。

 

Z哥认为的实质作用有四点:

  1. 避免「伪勤奋」。
  2. 人生处处有意外,让你走出的“曲线”能最终回到“救国”的道路上。
  3. 获得一种确定性,知道自己不是在异想天开。
  4. 知道在什么环境下对自己有助力作用。

 

 

第一点,避免「伪勤奋」。这个可能自己看自己不太明显,但是当你去看待其他人或者过去的自己的时候会有更直接的感观。

 

比如,你会发现过去的自己在当时的确很努力,但是往往获得的结果并不是自己当时所期望的。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是精力分散。

 

 

有的时候你会觉得有很多事情都应该去做,但是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造成的结果就是,将一份精力分成了10份,投入在了十件事上,最终没有一件达到自己的预期。

 

 

二是虽然精力集中,但是不断反复。

 

 

比如,你想减肥,然后很努力的去锻炼,最后的确减到自己理想中的体重了。但是呢,保持平稳一段时间之后松懈了,又胖上去了。然后再减,再松懈,再胖,如此不断循环。

 

 

这2点就是「伪勤奋」的体现,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自己做一件事的「意义」。具有了「意义」才能产生「价值」,才能加深你对一件事物的认识。

 

另外,只有明白了一件事的「意义」,你才能根据它对你所能产生的「价值」来决定是否有必要做。

 

然后,再将你身边的相关「资源」与这件事串起来,去完成这件事。

 

题外话你身边的「资源」决定了你需要多久完成这件事,以及能产生多少“杠杆”效果。

 

 

第二点,人生处处有意外,让你走出的“曲线”能最终回到“救国”的道路上

 

我想,从整体来看,应该没有人的一生是顺风顺水的吧,总会遇到一些突发的、临时的、意料之外的情况。然后又会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可能会选择“曲线”的方式绕行。但是,很有可能绕着绕着就不知道跑去哪了。

 

哪怕你真的是“锦鲤附体”,一生顺风顺水,但思维的「发散性」是人的本能之一。「发散思维」虽是寻找「更优解」的主要途径,但是就怕被中途的一些新的想法,新的风景给吸引过去,带到一条新的道路上重头开始。

 

第三点,获得一种确定性,知道自己不是在异想天开有时候,可能就算你有一个模糊的目标也不愿意说出来,因为害怕自己喊出来了可能最终没做到就尴尬。

 

但是,通过小目标的设立,你必然需要经过自己理性的分析。如此一来,就可以得到一种「确定性」。比如,这事有没有可能实现,有几成把握,对这些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这样,除了自己的动力有了,还避免了真正做的时候瞻前顾后,老想着如果完不成的话自己要怎么办。

 

 

第四点,知道在什么环境下对自己有助力作用。我们不管做什么,本身还是处在一个复杂环境中去做的。所以理想情况下,如果能借助环境中的一些“顺风”,来帮助自己能更快更好的达成目标,是极好的。

 

但是,没有目的地的船,永远遇不上“顺风”。想知道什么是“顺风”,就必须要先有一个目标。

 

 

讲明白了为什么要设立目标,Z哥再来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聊聊该怎么做。

 

 

小目标应该怎么定

先说个题外话,从大的层面来说,小目标也可以是不小的,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

理想的小目标结构最好是这样,逐级支撑更大的目标,直到「人生目标」。

当然,这个需要自己花时间去思考,Z哥这里就不废话了。

那么,在小目标的“制定“上有哪些方法呢?Z哥给你的建议是,「SMART原则」结合「浮动标准」和「分解」

 

首先,「SMART原则」。这是「目标管理」领域内最经典的原则之一,可能很多小伙伴已经有所了解,我就简短描述一下(有兴趣扩展阅读的话大家可以自己搜索,网上资料很多)。

 

  • S=Specific,表示具体的、明确的。这个是SMART原则的核心思想,支撑了剩下的4个指导方针
  • M=Measurable,表示可衡量的。
  • A=Attainable,表示可达到的。
  • R=Relevant,表示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T=Time-bound,表示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放到我们制定小目标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

 

比如,你可能会说,“我想成为一个牛逼的人”,这个就不够Specific。因为每个人对“牛逼”的定义标准不同,不容易达成共识,也就不够明确。但是你改成,我想成为一个XX领域内无所不知的人,这个大家就很容易达成共识了。

 

但是这个无法客观的判断是否达到了,你不可能真的找这个领域内所有人向你提问吧,这不现实。所以,需要制定一个可衡量的标准。比如,发表5篇论文,拥有20W粉丝,这就够Measurable了。

 

当然了,定目标也不能太漂,太离谱。比如拥有2E粉丝。因为作为辐射面最广的娱乐圈,微博粉丝最多的也就1E+。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

 

但也不是说,标准很低,比如200粉丝。Z哥建议最好是自己使出12分力踮踮脚能勾着的尺度就比较合适。这就是Attainable。

 

从「马斯洛需求模型」来看,现在我们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迷茫呢?就是因为已经没有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截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以,现在我们正在讨论的小目标,更多是处于「尊重需求」甚至是「自我实现」层面。这样的话,会造成一个什么问题呢?脱离实际。

 

所以你需要找到与设立的这个目标相关的一些东西,比如,能对你产生经济收入。否则理想很丰满,现实吃不饱~。这就是Relevant,前面的「目标层级树状图」也是这个道理。

 

最后,还需要时间的加入,来让它成为一个完整的目标,否则建立在无限的时间下,2E粉丝还是有可能达到的:),毕竟你这个人本身能“长生不老”就已经可以给你带来举世闻名的影响力了,完全够涨2E粉丝了。Time-bound就比如是这样,3年内拥有20W粉丝。

 

 

以上就是「SMART原则」的原生用法。但是预估毕竟还是预估,不可能总是那么的“精准”。所以,Z哥建议你在考虑Measurable的时候,用一个「浮动标准」来表示。比如发表4~6篇论文,拥有18W~22W的粉丝。

 

如此,不但可以用于应对工作或者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突发状况。也可以给自己设立一个“上限”,完成这个目标之后开启下一个目标。

 

 

另外目标还是要尽量「分解」的,除了前面「目标层级树状图」中展现的维度之外,你还可以通过「时间」维度来进行。

 

Z哥的建议,如果可以,尽量的分解到「月」甚至是「周」粒度的小目标。如此,可以容易让你更容易的感受到它是可触达的,是一种让付出更快获得反馈的思路。

 

不管是到「月」还是到「日」,每日睡觉前花几分钟整理一下,明天要做些什么。(之前写的文章《如何在一众95后中脱颖而出?》中也提到了这个方法,它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

 

有了小目标的后续

一旦你愿意作出改变,这本身就是一个很不易的事。为了让如此难得的动力得以持续,需要给自己建立一些着力点。

比如,当你泡咖啡的时候,就代表自己要开始做某件事了。又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只做跟工作有关的事;如果想休息,看电影,刷手机就要求自己换一个地方。通过「仪式感」来培养成一个条件反射。(同《如何在一众95后中脱颖而出?》中提到的一样,就是帮助自己保持一种节奏

 

 

不管是「浮动标准」也好,还是「分解」到更细粒度也好。虽然尽量去降低了「不确定性」,但是还是无法避免会偶尔遇到由于某些突发因素导致小目标无法完成的情况。

其实不用非得在接下去几天死赶进度。如此虽然短期来看进度追上了,但是透支的是你未来的精力。(Z哥自己本身也是个完美主义者,之前也是深受其害

当然了,也不能当没发生过,我们一定要去修正原先的执行计划。这主要指的是「时间」,除此之外的标准不能降低,否则会给你一种永远可以有”后路“的错觉,逐渐消磨光你的动力。

 

 

总结

好了,我们总结一下。

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去做计划,设立目标。因为它可以让你以「自我投资」的角度去思考做每一件事,以及屏蔽外部环境中的杂音和不确定性。

 

另外,一个好的目标必须要“看得见摸得着”,如此才能很明确的知道是不是完成了。并且,反馈环越小越好,通过达成一个个每天的小目标来完成一个大目标。

最后,虽然不能随意降低目标,但是计划是可以调整的,不要死磕。同时,你可以通过「仪式感」来建立抓手,进入状态。

哈佛大学做过一个为期30年的人生目标课的调查。

按照对目标的清晰程度,把相关人员分成四类,分别的占比如下:

第一类:没有人生目标,占调查总人数的27%;

第二类:有目标,但目标模糊,占60%;

第三类:有短期目标,而且短期目标清晰,占10%;

第四类:有长期目标,且长期目标清晰,这部分人只占3%。

30年后,结果出来了:

第一类人(无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在失败的阴影中挣扎;

第二类人(目标模糊者),基本生活在社会中下层,整日为生存而疲于奔命;

第三类人(短期目标清晰者),大多成了白领阶层,生活在社会中上层;

第四类人(长期目标清晰者),他们目标清晰,而且勇于坚持、奋斗,积极进取,百折不挠,最终成为富翁、行业领袖、精英人物。

 

希望Z哥的每一位读者都至少是一位目标清晰者,哪怕是短期目标,共勉~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zacharyfan.com/archives/639.html

关于作者:张帆(Zachary,个人微信号:Zachary-ZF)。坚持用心打磨每一篇高质量原创。欢迎扫描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定期发表原创内容:架构设计丨分布式系统丨产品丨运营丨一些思考。

如果你是初级程序员,想提升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又或者做程序员多年,陷入了一些瓶颈想拓宽一下视野。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技术」,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如果你是运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束手无策。又或者想了解主流的运营策略,以丰富自己的“仓库”。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运营」,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Leave a Reply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ZacharyFan.com © 2019 | WordPress Theme: BlogGem by Two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