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对我们来说追根溯源是根本

        最近机缘巧合的看了《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中国商业哲学论坛”》,我们是一个团体一起观看的,看完后各自还都做了一些思考和分享,其中思想碰撞的过程还挺有意思的,想给大家分享一下。这篇文章可能写的有点流水账,不过我觉得只要能引起你的一些思考就值了。

        据会上说这次第一次在中国举行世界哲学大会,我当时一听还挺诧异的。在我的概念里哲学应该是起源于中国吧,毕竟大中华五千年历史。。算了,不纠结这个了,这个不重要,我们赶紧进入正题。

一、讲了什么

 

        这次就看了大会上午的会议内容,共4个小时。根据众演讲者讲述的顺序,会议的内容进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哲学为中心,由内而外的阐述了哲学的「意义」和「价值」。「意义」也就是本质,说的是“王阳明心学”,「价值」在大会上的解读围绕着“商业”展开。所以,再用4个字概括这个会议过程是:王阳明心学 –> 商业

        这么多人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我提炼了一下大概是一下几点。

 

学会哲学就是等于拥有全世界

        这是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北大副校长提出的观点。这个观点与最开始主持人提到的:“哲学解决的不是HOW,不是一件具体的事物,而解决的是WHY”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是说哲学的作用是引导你去追根溯源、寻找本质。而这个过程其实和你具体做什么工作、什么事情是没有关系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你可以视这个WHY为「圆心」,围绕它可以去做任何事情。

 

哲学指出,世界是在变与不变的不断交错中演进的

        北大副校长还提出,哲学能够在世界的演进中找到不变的东西,也能在不变中发现可以进化的东西。因为世界是在变与不变的不断交错种演进的。

        可能乍一看你会觉得这句话很玄乎,但你细想一下好像的确这么回事。比如我们中国近几年发展越来越快,变化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从上世纪80年代到到现在,经历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AI、LOT,每个时代都会大幅度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力、运作效率。但你会发现,在每次的变化中最终能长存下来的都是对人们的生活有促进作用的事物,比如能节约时间、能使生活更愉悦,等等。

        巧的是,所有成就的老美也有类似的认知,比如贝索斯曾经说过:

亚马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然后ALL IN「不变」,他所认为的「不变」是指:无限选择、无限低价格、无限快配送。

心道德事四部曲

        说了那么多表象,那么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这也是会议的核心,就是王阳明心学中的「心道德事四部曲」。这几乎是每个人都提到的一个概念,也应该是这个哲学大会参加者普遍认同的一个理念或者说思想。

        这个思想提出了,事的源头是德,德的源头是道,道的源头是心。如果我们想做一件事,或者说做好一件事,那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修心」,就好比想收获一个好的苹果,在苹果已经成型后的表面上做文章收效甚微(比如打蜡),而如果在成熟之前修剪枝干会更有成效,或在更早的时候浇灌树根会更甚之,但是你想要达到无穷无尽,就需要在土壤、阳光、种子等最原始的事物上不断突破。

 

        很多进行演讲的企业家也讲述了自己通过心学的运用后获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听上去都挺牛逼的。 他们主要围绕的点是,做企业要有一颗大爱的心,才能触动到广大的消费者,顺其自然的能够获得理想中的「物质成果」,并且源源不断。

 

        所以还可以说,王阳明心学是向善的,它提倡利他、共享、互助等等寻求更大局的「无限游戏」,有了「无限游戏」你所承载的物质就能「无限增长」。大部分企业家们讲述的内容个人觉得没有太多营养可以“榨”了,就不展开了。

 

陈春花:商业本质 = 交心的产品

        这么多演讲者中我觉得陈春花老师是众多演讲者中的异类,并且我非常赞同她的观点,为什么呢?因为她所阐述的商业本质是做出交心的产品

 

        现在的时代,人与人的连接大部分是“虚拟”的,是由一些产品来承载连接的,有实物的和虚拟的。那么这个产品是否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温度、你心善的一面就尤为重要。并且我觉得很赞的是,她提到了「人性」的重要性。

        我个人视「人性」比「」更深一层,因为我觉得「心」是由主观思想形成的。比如当我们幼儿时期还不具备思考能力的时候,作出的任何选择都是基于「人性」的最自然的选择,比如疼了就会难受、难受就会哭。又或者说,当你遇到一些激发本能的场景,比如地震了,这个时候触发你的行动的其实是你的「人性」,是你的本能反映,没有经过任何的思考。所以我觉得,我们做产品的时候,需要多考虑一下用户的第一感受,这点非常重要。因为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不假思索的第一感受很多时候来源于「人性」,往后由「思考」介入的时候才是「心」在起作用。

 

二、看完后我们怎么说

        看完后,大家各自发言,这里的思想碰撞很有意思。频率最高的观点是下面两个。

 

大道理都懂

        这派的观点是,提倡的东西是好的,大道理都懂,但是对我们实际的作用好像有限。可能演讲的人层次太高无法理解。看看眼前的现实,还有很多看似低层次的类似「私欲」所导致的问题还在我们身边,这些大道理并不能解决我们眼前的这些问题。

 

王阳明心学的本质事向善,所以我们要做XXXXX

        这派围绕着王阳明心学本质向善这点,抒发了自己在工作或者生活中要做些什么事情来「向善」。这派相比前面一派排斥心理弱很多了,至少已经开始接纳了。

 

三、我的思考

        其实我对这次视频听讲后的所获得的最大收获与大部分人截然不同。(是不是乍一看装逼了)

        我认为一个观点或者说结论的得出,最重要的是它背后的推演论证的过程,而不是这个已经被提炼出来的「果实」。因为这个果实是别人摘下来的,是别人的成果,或者说是他看到的东西,只是他把它分享给我们了。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就停止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掌握的还是“术”。为什么?比如说「心道德事四部曲」,这个用我们现在的时髦词叫做「套路」,什么叫「套路」,就是已经被人提炼出来的一个结构化的可以去套用的框架。相当于你已经知道答案了,看着答案去写证明,我觉得这个过程并不够深入。

 

        我个人异想天开的认为,万物最终皆由一个点产生,从我目前的认知来看,这个点还是一个飘渺的东西,隐约中存在,但说不出来。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无限小的“奇点”。我们会发现不管是科学中的中子、原子、质子、夸克。还是道家学说中的一元生两极,两极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还是物理学中的X维空间,四维包含三维、三维包含二维、二维包含一维、一维包含0维,都是在揭示同样这个道理。

        所以在「心道德事四部曲」这个套路之外,我觉得我真正学到的是,做任何事要去追根溯源这个道理,比如说寻找做一个事情的初心、出发点,就是你能想到的最深层的那个源头(不限于“心”)是不是符合「大我」的定义就可以了。而不是简单的去套一些套路,一是这太僵化了、二是我认为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存在。这个更深层次的东西我认为是「人性」。

 

        以下可能又要开启装B模式了。。

        为什么我前面说陈春花老师是异类,一个因为只有她在演讲中提到了「人性」。另一个原因是我在看视频的途中凑巧的形成了“人性为更深的源”的认识,当然我并不知道她是否认可“人性为更深的源”这个结论,但是当陈春花老师讲到「人性」这点的时候,我是格外的敏感和赞同,产生了非常大的共鸣。

 

        会上的大师们还提到一点:

向善、利他、共享是人心所向?

        其实我有一个疑惑,想问这是为什么?这个“向”代表的趋势从何得来?我自己认为它也是从「人性」而来。要我说为什么向善、利他、共享是人心所向?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只是纷杂的社会将这个善藏在了最深处。但是当你用这个「」去刺激他人,你依旧有机会触达到他那被埋藏在最深处的「善」,一旦唤醒它,就能激发出他内心深处的某种原始的能量。

 

        但是为什么王阳明说“心”是源头活水呢?因为我认为“人性”无法训练,但“心”是可以被训练的。那些圣人或者一些达到某种成就的人,他们的心都是被训练过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人都是「反人性」的,正因为能够「反人性」的人是少数,所以他们能达到大部分无法达到的高度。

 

        另外,我们讨论中很多人提到无法100%理解这些企业家为何崇尚哲学,归根于层次境界不够。我的思考是,我们应该明白世上没有银弹,没有完美的事物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有,那也是“奇点”一般的东西,使得其它的任何事物在它面前都没有存在的意义。但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是可以相辅相成的。什么意思呢,哲学无法解答为什么我们的“心”和这些企业家们不一样,但有其它学科可以解答这个问题。在我的知识面就能想到的是心理学/管理学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讨论中也多次提到类似的观点,哲学的造诣还有一种表现形式是三观的不同。那么三观是怎么来的?三观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比喻初生的婴儿,TA没有三观。那么三观是怎么形成的呢?我的理解是,根据你生命的历程中所看到的事物并且对他的理解所逐渐形成的。但是实际上,你看到的事物往往是你想看到的,而什么决定着你想看到什么,就是你的「需求」。

        你需要什么就想看什么,因此你就能看到什么。需求这个问题,在上面的马斯洛需求5层模型中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这些企业家之所以能到达我们无法企及的这个层次,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达到「自我实现」这个需求的高度,因为像我一样的很多人不要提满足尊重需求了,连实现财务自由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们是无法真正理解那种感受的。

 

        最后,关于面对现实,我们如何去执行“向善”。这点其实大会开始时主持人也有提到,哲学解决WHY,不解决HOW,HOW要自己想,但是只要你围绕的WHY去想就行。所以对我们实际的工作生活来说,我们能做的事就是将“向善”的理念言传身教的传递开来,结合你对它理解的做事方式,自己去以身作则。(现场的一个横幅正好也写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结语

        这篇文章感觉写的有点流水账,但是,是我最新鲜,最原生态的思考过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Quesion:

不知道你对这个哲学有什么看法?欢迎给我留言交流哦。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zacharyfan.com/archives/478.html

关于作者:张帆(Zachary,个人微信号:Zachary-ZF)。坚持用心打磨每一篇高质量原创。欢迎扫描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定期发表原创内容:架构设计丨分布式系统丨产品丨运营丨一些思考。

如果你是初级程序员,想提升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又或者做程序员多年,陷入了一些瓶颈想拓宽一下视野。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技术」,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如果你是运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束手无策。又或者想了解主流的运营策略,以丰富自己的“仓库”。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运营」,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Leave a Reply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ZacharyFan.com © 2019 | WordPress Theme: BlogGem by Two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