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企业都逐渐陷入了慢性死亡?

        最近在身边了解到不少公司陷入了发展困境,相比16年那会,整个市场现在的确紧绷了许多,唱了好久的“资本寒冬”论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了。本篇将讲述一个企业得以生存和不断演进的基本能力之一,这是很多企业缺失的能力。同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未来的人生路如何走也有些借鉴意义。

 

 一、什么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否紧跟时代步伐?

 

        最近在学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30讲》,所以近期对梁宁老师的公开讲述格外的敏感。不管是8月的直播课讲述的拼多多,还是9月的直播课聊到的美团,以及在她的《产品思维30讲》中,都有多次提到的一个词 ——「非连续」。在她的言论中,很多企业之所以逐渐没落,就是没能跨越这个「非连续」,被时代给淘汰了。可能有一部分小伙伴们会问什么叫「非连续」?用一个图来表示就是这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看看两个知名企业的案例,如何体现了这个「非连续」。

 

01

柯达
        柯达很多人都知道,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反映了什么叫没能跨越「非连续」。
        柯达1998年就开始深感传统胶卷业务萎缩之痛,但柯达的决策者们,由于担心胶卷销量受到影响,一直未敢大力发展数字业务。然而这个时候就是面临着一个从「传统成像技术」到「数字成像技术」 的「非连续」跨越。柯达最终错过了这个时代,被同行后来追上,并远远甩开。

 

02

苹果
        苹果也很多人知道,至少从当前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正面教材。这反映了什么叫成功的跨越「非连续」。
        从iMac、iPod、iPhone、iPad、iWatch等产品的不断推出,无不如此。我们就拿iPod和iPhone来看,iPod和iPhone代表了2个时代。前者仅仅是一个播放器,而后者定义了一个包含播放器的新时代生活方式。 在这2个时代的跨越中,苹果主动拥抱未来,不惜用自己的一部分(iPhone)吃掉自己的另一部分(iPod)。

 

 

 二、那么究竟如何来理解「非连续」呢?

 

        这个词是李善友教授在2016年传播开来的,站在他的观点来说就是:「基于归纳法的成功经验不一定可靠」。为什么不一定?因为如果我们没能先看透一个事物的本质,就基于过去的一些经验对其进行推理论证,因此得出的结论和判断可能是错误的。我拿一个偏技术性的例子类比一下。比如:10 + 1 = ?,如果我们根据过往对10进制运算的经验的话,结果就是11。但是如果它是二进制呢?结果就是3。

 

        或者,我们还可以反过来理解,什么是「连续」的呢?我个人的理解是「能够形成一个闭环的事物,在这个环之内是连续的」。比如,地球自转产生的日出日落;为了维持身体新陈代谢的吃喝拉撒,等等。但是,为什么说在只能这个环之内是连续的?因为这个闭环所处的外层环境(可以理解为另一个闭环)是什么也很重要。比如,若干年后,人们都吃“精神食粮”就能生存了,那么这个时候“传统食物”是不是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因为这又是一个「非连续」的跳跃。

 

 

        所以,「非连续」概念的核心就是:过去≠未来。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理论上都不可能永存。

 

 

 三、如何跨越「非连续」

 

       跨越「非连续」的方式就在前面苹果的例子里有很好的体现,就是自己吃掉自己。这个道理其实在市场中也已经上演过很多次了,自己革自己的命下不了手,最终被竞争对手“革命”了。

        要迈出这步需要满足3个条件。嗅觉、觉悟、吃相(主要展开内容)

 

        1.嗅觉。过去和未来虽说是「非连续」的,但也并不是无迹可寻。新的事物,并不会凭空出现,它往往在旧逻辑生态的边缘,能感受到那些新逻辑规律的产生。只是有时候我们往往局限于当下,而选择性的忽略了它。能否让它进入到你的视野的前提,关键在于是否有敏锐的嗅觉洞察到它。这其实需要的是一个「空杯心态」,不要被过去的一些成就钝化了感官。

 

        2.觉悟。想要自己革自己的命,根本就是要自己先想明白,克服自己的保护意识,通俗点说就是克服「舍不得」。

 

        3.吃相。最终一个事成不成还是要看执行的如何。就算是自己吃掉自己,也要讲究一个循序渐进。可以来看下苹果是怎么处理的。

        自从2017年宣布停产iPod Nano以及 iPod Shuffle,至此,iPod其实已经落幕了。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Touch已经算不上iPod了,只是一个少了电话卡相关功能的iPhone。

        从这个时间轴中,我们能看到一个主要信息,就是iPhone一出世,iPod就开始停滞出新的系列了。但是,iPod为什么陪跑iPhone长达10年之久呢?这时候很容易会想到“价值论”。网上找到的一张图,如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单位十万/台)

 

        我们会发现很奇怪,按照价值产出来看,明明2015年开始iPod就可以考虑淘汰了,为什么又拖了3年才宣布停产?其实只是2015年开始苹果将iPod纳入了“其它产品”分类的收入中,推理一下,按这个趋势下跌至少2015年还能有几十万的销量。然而,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事件是,在2016年的时候苹果发布了Apple Music,彻底进入到流媒体时代。然后在下一年,iPod彻底下线。

 

        我们可以发现苹果把iPod的价值榨取的很彻底。不但陪跑了iPhone长达8年之久,而且把最后残羹都燃烧给了用于流媒体转型。

        所以自我革命的关键之一 —— 「物尽其用」。尽可能的将旧事物反哺作为新时代的燃料。做到这点其实不容易,虽然看上去只是一层窗户纸。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不知道有没有细心的小伙伴发现,iPod的销量其实在2007~2009还是持续增长的,也就是说iPhone在iPod的上升期没结束就启动了,并不是等看到iPod的疲态之后再启动的。所以自我革命的另一个关键是 —— 「提前启动」。

 

        脑子里先能想到的符合这种自杀式跨越的企业好像都是国外的。又如Netflix(流媒体业务吃掉了光碟业务),其创始人也提出了类似的「第二曲线」理念。

 

 

 四、除了自杀式的跨越还有方式?

 

        从其它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企业来看,其实还有另外一种相对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 「区分定位,各自为战」。

 

        这个成功的案例就很多了,我们国内也有不少,比如腾讯的微信和QQ、阿里的天猫和淘宝等等。这与自杀式跨越的差别在于,未来的这个「非连续」与当前的业务并不是完全互斥的,能找到一个差异点去分别经营。但是如果说,「非连续」等价于「颠覆性」的话,那么可能这个场景还不能真正算得上是「非连续」。

 

 

 五、结语

 

        最后套用马云一句名言:

 

阳光灿烂的日子修理屋顶是最重要的。

    ——马云

 

 

小Z的絮叨:

 

▲长按图片可保存并分享至朋友圈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zacharyfan.com/archives/423.html

关于作者:张帆(Zachary,个人微信号:Zachary-ZF)。坚持用心打磨每一篇高质量原创。欢迎扫描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定期发表原创内容:架构设计丨分布式系统丨产品丨运营丨一些思考。

如果你是初级程序员,想提升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又或者做程序员多年,陷入了一些瓶颈想拓宽一下视野。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技术」,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如果你是运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束手无策。又或者想了解主流的运营策略,以丰富自己的“仓库”。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运营」,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Leave a Reply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ZacharyFan.com © 2019 | WordPress Theme: BlogGem by Two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