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现象,识别程序员的“水份”

这里是Z哥的个人公众号

每周五11:45 按时送达

当然了,也会时不时加个餐~

我的第「210」篇原创敬上

大家好,我是Z哥。

下周五正好是国庆,我也给自己放个假,就不发文了。所以今天是节前最后一篇文章,先提前祝大家国庆快乐,可以好好放松一下。

今天我们不聊干货了,聊点轻松的,来吐槽一下程序员的那些事儿。

在软件开发领域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它说明了程序员的水平和资历之间并不存在着相关性,并且可能相差特别大。

到底是货真价实的十年经验?还是一年经验重复用了十年?

随着我在工作中遇到过的人越来越多、面试过的人越来越多,发现这句看似夸张的话讲述的的确是事实。

有些人工作了 7、8 年,所表现出来的专业性就像刚入行 1、2 年的新人。并且,比新人还不如的是,他们身上往往也没有了新人的那种学习欲望。

与之相对的,我也与刚毕业就加入公司的应届生共事过,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惊人成长能力,让他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挑起了项目组的大梁。

 

经过我对所接触过的程序员们的观察,我总结出了一些“信号”,他们可以帮助你识别出与你一起工作的同事到底是不是“货真价值”。

然后,你就可以与那些“货真价实”的资深程序员们多打交道、多交流,与厉害的人多在一起,自己也更容易变得厉害。

好了,下面开始。

如果你发现某位工作多年的程序员身上有这些现象出来,那么他大概率就是一位“有水份的高级程序员”。符合的现象越多,水份越大……

 

/01 总是喜欢“攒”一些代码后再提交代码/

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过,一个团队里只要有一个人喜欢“攒”代码,那么这个项目的代码合并将会长期面临代码冲突的痛苦。

道理很好理解,两个胖子之间的碰撞面积,总比两个瘦子大吧。

而且喜欢这么干的人往往也不太认可 CodeReview 这事,为啥?

因为他大概率没有想过,做 CodeReview 的人,一次性看到几十上百个变更文件时的感受。

 

我们可以建议他们,实现或者修复一个完整的小问题和小任务,就提交一次代码。最差也得每天提交一次,当然,需要将未实现的部分做好处理,避免编译报错。

 

/02 总是很早就开始 coding,但是很晚才通过验收/

用马保国老师的话来说,“有些程序员写代码很快啊,pia 一下,我都来不及闪,他就写了好几行代码了。”

他们实现功能很快,不熟悉的人还以为是高手。但是实际上,他们修 bug 的时间往往会明显多于其他人,最终可能反而导致拖整个项目进度的后腿。

 

虽说不一定非得每次花时间正儿八经的画图,做设计。但是真正有经验的程序员,他们写代码之前脑子里是会先梳理好思路的,有一个清晰的达到终点的“路线”。这样他在写下每一行代码的时候,都知道他在做什么,而且下一步是什么。

所以,我们可以建议他们写代码之前,稍微多花点时间去搞清楚一些业务问题,梳理清楚需求。并且在写代码之前做一下规划,避免后来你的代码只有你自己看得懂,甚至是自己都看不懂。

 

/03 看上去很忙,在多件事之间来回奔波/

在团队里越是核心的人员总是越忙的,但并不是所有忙的人都是核心人员。因为有些忙是自己导致的。比如,当我们面前有多个问题需要处理的时候,不是谁来催得紧,你就先处理哪个。还得自己心里有一杆秤,根据优先级来处理。

否则,花费了大量时间在多个事情之间切换,实际真正的有效工作时间可能连一半都不到。

 

我们可以建议他们不管是做任何还是修 bug,搞定一个之后再进行下一个,除非每次新来的问题都比之前的优先级高。但是,应该没那么巧吧?

另外,将任务分解成小任务,也更有利于自己掌控时间。

 

/04 固执己见/

如果一位缺乏经验的程序员恰好又是团队里资历比较老的,那就很容易出现固执己见的情况。

这会使得他进入一个不太好的循环里去。自我感觉良好 -> 无法改掉身上的坏毛病 -> 资历老,听不进别人的 -> 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往往获取经验最快的方式是以开放的心态与别人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补足自己的短处。

 

所以,我们可以建议他们多考虑一下事物好坏的另一面,毕竟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05 不断地重复掉进同一个坑/

毕竟有了不少工作年限,所以当遇到生产环境的 bug 时,不会出现真正的新手那样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他们会祭出打 log 大法,或者是调试大法,用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从别人眼中看来,他们这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但是在他们眼里,没有任何两个“坑”是一样的,每个都不同,所以,下次相同的问题再次出现也是正常的。这种做法真的难以给人靠谱、放心的感觉。

 

所以,我们可以建议他们。在出问题后,先通过逻辑分析思考一下问题可能出在哪里,梳理相关的信息和思路。然后,即使解开了 Bug ,也应该多思考一下是否其它部分也有类似的问题。

 

/06 盲目追逐技术潮流/

你说他们完全不学习吧,也不是。当从身边很多人的嘴里听到同一个技术名词的时候,他会视该技术为传说中的“ SliverBullet ”,赶紧去学习官方教程。

但是,往往跟着入门教程走完一遍之后,就觉得这也没什么难的,自己已经掌握了。实际上,没有经过实战的使用就觉得掌握,仅仅是一种幻觉而已。因为一旦实际进行落地,往往会出现各种意料之外的问题等待着你去解决,甚至有些是连官网都未发现的bug。

他们对新技术的崇拜,其实是他们觉得,如果自己不了解这个新技术,会觉得错过些什么。

 

所以,我们建议他们抱着学以致用的心态去学新技术,或者至少不要只停留在官方教程上,找一个自己工作或者生活中的场景,用新技术来实现一个功能。

 

/07 代码写得很随意/

写代码随意的场景有很多,小到变量、方法的命名规范与否,大到整体的架构设计上是否有考虑到一些非显性的问题,如性能、扩展性等等。

缺乏经验的程序员,不但全部命中上面这些点,而且写出来的代码,其它人很难看懂,特别在一些业务本身就有一定复杂度的场景中。

相反,优秀的程序员们在编写自认为复杂的代码段的时候,会写下清晰的注释来帮助后来人理解。因为他们知道代码不仅是让计算机执行,更是需要让别人也理解的,因为项目开发大多是团队协作。

 

所以,我们可以建议他们在写代码的时候考虑一下,如果两年后回头来看今天写下的代码,还看得懂吗?

 

/08 总喜欢直接调试生产环境/

“线上有问题?来说下你怎么操作的,我调试一下。”

“接口报错?参数发我,我调试一下。”

这些是他们的口头禅。不可否认,从理论上来说,直接调试线上必然是解决问题最快的方式,毕竟直接面对案发现场。但也正是因为解决地过于容易,导致自己不容易“长记性”,下次大概率还会犯一样的错误。所谓,“捷径走多了,人就废了。”

另外,一旦对项目不是100%的熟悉,那么搞不好在调试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给生产环境产生了垃圾数据,可能进一步导致埋下了新的隐患。

 

所以,我们可以建议他们,遇到问题先思考,用你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经验进行逻辑分析,如此,也能提炼出一些普适性的规律避免自己后续再犯相同的错误。

 

/09 不做自测/

前面提到过有些伙计写代码很快,其实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也不会做自测,毕竟这会降低他们的开发速度。而且,在他们心里可能觉得测试嘛,不是应该测试工程师干的么,我都自测过一遍的话,不是抢他们饭碗么。

当然,如果有些公司有明确的工作要求需要自测,他们也会做,但不是去尽量模仿真实的数据,而是用很随意的数据来测试,效果其实是很差的。

自测的好处有很多,最直接的就是可以降低修复bug总时间,毕竟,开发和测试之间沟通bug的时间肯定就节省掉了。

所以,我们可以建议他们做自测,因为这不但可以让整个项目的工期得以更快完成,也能让自己和其他人摆脱加班、摆脱996,不香么。

 

/10 不主动推进项目进度/

资深的程序员身上会有那种领袖气质,这种领袖气质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需要有主动推进一件事往前发展的意愿。

而那些有资历却缺乏经验的程序员们则完全相反,只着眼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它的都与我无关。如此一来他们也错失了快速扩大自己能力圈的机会。

从资历的这个角度上来说,作为团队里懂得最多的人,是推动项目往前的最佳人选。

 

所以,我们可以建议他们多给出自己积累多年的经验,因为“你是专家”。

 

怎么样?是不是很多现象都很熟悉?

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的现象,只是上面这些是比较常见的。

其实我们不是在吐槽他们,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真正的价值,这不仅仅是为了整个团队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也是为了避免他们迷失在走向中年危机的道路上。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转发,能叫醒一个算一个,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不香么。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zacharyfan.com/archives/1523.html

关于作者:张帆(Zachary,个人微信号:Zachary-ZF)。坚持用心打磨每一篇高质量原创。欢迎扫描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定期发表原创内容:架构设计丨分布式系统丨产品丨运营丨一些思考。

如果你是初级程序员,想提升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又或者做程序员多年,陷入了一些瓶颈想拓宽一下视野。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技术」,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如果你是运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束手无策。又或者想了解主流的运营策略,以丰富自己的“仓库”。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运营」,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Leave a Reply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ZacharyFan.com © 2019 | WordPress Theme: BlogGem by Two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