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知识管理

​这里是Z哥的个人公众号

每周五11:45 按时送达

当然了,也会时不时加个餐~

我的第「202」篇原创敬上

 

大家好,我是Z哥。

不知道你是不是经常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发现对方讲的东西自己都略懂一些,但是要让自己说出来,甚至主导聊天的方向却很难。

这背后的原因是因为你的知识管理工作没有做好导致。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

没有人为你负责,除了你自己,而你唯一的资本就是知识。

所以今天Z哥就来和你聊聊知识管理这件事。

 

/01 为什么要做知识管理/

我相信每个人在过去甚至是当下对知识管理这件事都有过以下的这些误区:

  1. 想利用工具,反而被工具利用。比如很多知识管理类工具都有收藏功能,最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创造出一个“隐秘的角落”。
  2. 一直用同一种方式在同一个地方不断地堆砌,很少考虑去优化自己知识管理的方式。
  3. 收集勤快,深入不够。认为看过了就代表自己懂了,毕竟看比思考轻松,所以容易形成一个错觉,觉得自己看得多就懂得多,但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懂得很少。

做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不是让你和别人交谈的时候显得很牛 X ,根本目的是让这些知识为你创造价值。而一个人创造价值的多少源自于你做出的决定,因此充分利用知识帮自己做出最好的决策才是最终目的。

不是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嘛。每个人都在赚自己认识能力范围内的钱,超出认知能力范围的钱,就算靠运气得到了,也会凭实力赔回去。

 

/02 如何做好知识管理?/

首先我们得认清一个现实,虽然科学研究说我们的大脑容量相当于 500 个美国国会图书馆,但是我们大脑从这些无序的记忆中搜寻所要的信息效率是很低的。

如果你是一位脑力工作者,相信你或多或少出现过思绪混乱、头昏脑胀的情况,其实此时就是因为当时大脑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太大了,超过了它的负荷引发的不适。

相比之下,我们大脑更擅长通过思考来加工处理信息。

所以,知识管理无法直接在大脑层面进行,只能寻求外部的知识管理工具。因此做好知识管理其实就是借助知识管理工具建设好自己的“外脑”。

用程序员的话来总结大脑和外脑的作用就是:把大脑当作 CPU 和内存,把外脑当作存储。

 

/03 如何建立“外脑”/

作为一个存储数据、存储知识的外脑,他需要具备哪些特性呢?Z哥认为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场景。

  1. 当我近期需要集中学习某个领域知识的时候,可以快速地将该领域内的相关知识、信息等一下子拎出来。
  2. 当我想起一个要点、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想要查找出处进行考证的时候,可以快速定位到。
  3. 最近经常使用的知识能够放在最近的地方,这样可以省去做动作1的耗时。

符合这些要求的工具,市场上有不少。比如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等等。

 

好了,假如我们现在已经选择了用某个工具来进行知识管理。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我想很多人会选择以“分类”的方式进行,比如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根据现有的零散知识进行分门别类,将他们划分到不同的文件夹里。

就拿编程语言相关的知识来举例吧。

  1. Java
    • 编译型
    • 跨平台
  2. Python
    • 解释型
    • 跨平台
  3. Go
    • 编译型
    • 跨平台

根据语言来分类知识点的方式看上去的确井井有条,但是其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往往一个知识点有 N 多“线头”可以牵出它,这样的分类方式,只能按照一条线来找到它。比如,由于工作需要,我现在需要了解编译器是如何完成对源码的编译的。按照以上的知识管理方式,很可能看了 Java 下的知识点就结束了。

如此,一旦时间久了,可能很多细节的知识点永远都想不起来用它们了。

所以,我更提倡的方式是给知识点打标签。相比一个知识点只能存在于一个分类中,一个知识点的标签可以绑定多个,并且新增和修改也更方便,因为不存在子父节点的关系。

在我看来,每个标签就是一根线,用这个标签串起多个知识点,这样它们之间就建立了一个连接,用到其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看到与之关联的其它的几个。一个知识点上有多个标签,就相当于你给它建立了多个连接,这也恰好符合我们大脑的信息存储结构,是网状的。

用的时候,通过任何标签都可以定位某一个知识点,这样一来,你的知识库活跃度会得到明显提高。

 

好了,存储的基础框架搭好了,下面开始聊聊如何让它运作起来。

 

/04 让“外脑”不断生长的方法/

“外脑”这个存储虽然理论上空间是无限大的,可以随时扩容(现在都是云端同步)。但是里面存储的东西质量越高,外脑的性价比也越高。如果你存了太多的无用内容,它不但占据了空间,还会影响你的内容提取效率。

要做好这点,大家需要理解「信息」和「知识」的区别,以及「经验」和「规律」的区别。

 

01 「信息」和「知识」

信息就是你看到、听到的、闻到的等任何从环境中接收到的东西。其中有很多是对你没有意义的垃圾信息。

知识则是你或者其他人对某个事物的理解、是经过大脑的思考后得出的。它是对信息的提炼。

很明显,在外脑中存储知识的效率是远高于存储信息的。

 

02 「经验」和「规律」

知识还可以细分为经验和规律。前者可能是因人而异的,而后者是普适的。在一个领域内,可能有些人的经验对你不一定有用,但是能够称得上规律的知识一定对你有用。甚至,可能规律的价值还会大于你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

所以,在外脑中存储规律的效率又是比经验高的。

 

不过,存得好,不如用得好。想让外脑不断生长,我们就得经常去用它。一个最短的正反馈回路是这样的。

如此一来,你的外脑就在持续受到锻炼,不断生长。这个正反馈回路的起始是现有的知识,如果你要做一件事之前没有任何的知识储备会怎样?自然是不会做咯,此时你肯定就会去网上、书本上寻找并获取足以使你可以开始行动的知识(当然也可以靠自己触类旁通的顿悟~)。

关于行动也可以再多说几句。行动的有效性决定了反馈的质量,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学习金字塔」,可以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导准则。越往金字塔的底层走,行动的有效性越高。

 

好了,总结一下。

这篇呢,Z哥和你分享了我对做好知识管理这件事的思考和经验。

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利用知识帮自己做出最好的决策。

做好知识管理一定要借助外部工具,而不仅仅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大脑更适合思考而不是存储。

简历外脑的核心思路是以标签为主线去串连知识点,而不是分类。因为这样可以创造更多的连接。

最后,“外脑”建设好之后,就是让它更高效地运作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存储知识的效率比信息高,存储规律知识的效率比经验知识高。另外,你还得通过知识 -> 行动 -> 反馈 -> 思考 -> 知识,这个正反馈闭环来让你的“外脑”不断生长。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不过,知识管理做得再好,也只能说你的素材库很棒,但是不代表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强了。因为解决问题还需要看大脑如何利用这些素材,也就是思维能力,这点我们后续找机会再聊。因为在我看来,思维能力是 1,素材库就是后面的 0,你的素材库越棒,后面增加的 0 也越多。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zacharyfan.com/archives/1488.html

关于作者:张帆(Zachary,个人微信号:Zachary-ZF)。坚持用心打磨每一篇高质量原创。欢迎扫描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定期发表原创内容:架构设计丨分布式系统丨产品丨运营丨一些思考。

如果你是初级程序员,想提升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又或者做程序员多年,陷入了一些瓶颈想拓宽一下视野。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技术」,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如果你是运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束手无策。又或者想了解主流的运营策略,以丰富自己的“仓库”。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运营」,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Leave a Reply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ZacharyFan.com © 2019 | WordPress Theme: BlogGem by Two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