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控制情绪吗?还是被情绪控制?

 

这里是Z哥的个人公众号

每周五11:45 按时送达

当然了,也会时不时加个餐~

我的第「117」篇原创敬上

 

 

我们团队有一位同事,多项能力都特别不错,特别在专业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上。

 

但是有一个很明显的短板,就是情绪管理能力不足。经常性会情绪失控,最高频的表现是让其它人明显的感受到“烦躁”。

 

其实这一点他自己也知道,也在尽可能的克制,但是从目前来看,现在与3年前刚入职的时候变化并不明显。

 

其实容易情绪化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过,特别在大家年轻气盛的时候。比如,

 

  • 被老师批评一句就能各种怀疑自己人生。

 

  • 和人抬杠,到激烈的时候更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大脑里疯狂搜索能怼人的词。

 

Z哥自己也不例外。

 

我记得前年年初,工作压力非常大。当时一个人面对一个新系统上线后的各种问题,那段时间几乎连续1个月的7237(站在当时来看996都不算个事……),每天睡觉前看看当天修复的bug数量都在30个以上,最高能到40多。

 

有一点做程序员的朋友们都知道,很多反馈来的bug,实际会有不少是没理解怎么正确的操作导致的。比如上游没有完成工作,导致下游无法继续工作(当然程序本身的功能设计上关联性引导也显得不足)
 
但是这些问题,如果你不查一下的话,其实还无法确定具体的原因。花时间查了吧,最终发现是操作上的问题,还得告诉反馈来的人员应该怎么继续,也挺胸闷的。我打趣地将处于这种境地的程序员称之为“技术保姆”:D。

 

而我当时所负责的系统是提供给公司内部人员使用的,所以这种情况更甚之。因为在系统问题高发的时期,大家连自查都省了……毕竟寻求技术支持的成本几乎为0

 

这种“技术保姆”的事情多了之后,难免会有一种觉得他们在给系统本来就很旺的火上继续“浇油”的感觉,心情自然不会太好。虽然引发“着火”的原因并不在他们。

 

好在当时我对情绪管理已经有了2年多的自我认识和刻意练习,所以对外没有明显的表露出来。反而当时的经历让我的内心更加的强大。

 

所以,我想分享一些我的心得给你,希望对容易情绪化的你有所帮助。

 

 

首先,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情绪并不是个坏东西。

 

假如一个人没有情绪的话,真的和死人无异了。

 

我们人类的祖先能够在物竞天择的几千年前生存下来,靠的就是情绪作为“侦察兵”所形成的“侦查系统”。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反馈机制,反馈了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但是,如今随着文明的发展,我们开始进入了一个以「和平发展」为主基调的和谐社会,已经不是几千年前那种“一个人战斗”的时代,靠的是分工协作。

 

在这个大背景下,让情绪自由发挥,就不是一个让自己能更好的生存下去的好方式了。特别忌讳的是「在不合适的时机,让不合适的情绪表现出来」

 

 

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能量是我们得以生存的根本,我们人类也不例外。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消耗和获取能量。比如,
 
  • 偷懒之所以是人的天性,就是因为能节省能量 

     

 

  • 和别人大吵一架之后发现好累啊,就是因为能量被快速消耗掉了。
 
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就相当于你在对外“释放能量”的时候,这个“阀门”是会随时失控的,这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并且,“阀门”失控的次数多了,老化得也更快,它的阈值会越来越低。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南迪·内森的一项研究显示:

 

一般人的一生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时间都是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因此,人们常常需要与那些消极的情绪作斗争。

 

比起开心时的冲动,生气或发怒的情绪会表现得更为激烈,破坏力也更大。所以我们最应该控制的是自己的消极情绪。

 

更可怕的是,人都是有惰性的,这种惰性会表现为放纵自己的情绪发泄后,你对自己的情绪容忍度会越来越高,底线不断被拉低。

 

 

还没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人,会认为自己出现情绪波动的原因在于他人,在于外部因素。

 

自己因为受到外部因素的刺激、压迫,导致自己产生了情绪。

 

实际上,这个因果关系是不成立的,举个生活中很常见的例子。

 

一个简单的任务做砸了,有些人会觉得“我怎么又搞砸了,我真是没用”,从而灰心丧气。而有些人则会这样想:“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也会失败?原因出在哪里?是不是事先对这个任务的评估出了问题?”。

 

可以看到,对同一件事实,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件事实需要经过我们的观念系统消化后,才能得出一个结论。而每个人的观念系统是不同的,它受你的三观、文化、知识、智力、经验的影响。

所以,导致你产生情绪的根源在这个结论,而不是这个事实。

 

像上面的例子中,事实是确定的,就是「任务做砸了」。两个人经过不同的观念系统得到了不同的内心映射。

 

  • 观念1:「任务做砸了」是我能力不足的体现,能力强的话不可能做砸,还能完成的很好。结论:我是真是没用。 
  • 观念2:「任务做砸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在同一个坑里掉进去两次就不好了。结论:我得找到问题的根源,只要不犯第二次就好了。

 

 

那么一个人的观念系统是怎么起作用的?或者说,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影响自己已经成型的观念系统呢?

 

弄清楚这个背后的原理,对于我们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大有裨益。

 

 

首先,情绪是由我们大脑产生的,这个毋庸置疑。诸如焦虑、紧张、害怕、愤怒、烦躁等等。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神经学对其的解释是基于边缘系统情绪理论展开的。

 

1999年,纽约大学的神经学家Joseph LeDoux的研究得到了一个更具权威的解释,打破了传统认知。

 

他的研究认为:我们一切经由感受器接收的刺激,在大部分情况下,会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复杂的分析和理解,再由大脑皮层指挥杏仁核等部位进行反应;但少数情况下,这些刺激会经过间脑直接传递到杏仁核,产生即时的、不受大脑控制的反应。

 

也就是说大脑中有两条通路可以引发你的反应。前者是「理性通路」,传递信号虽慢,但是得到的结论更客观;后者是「情绪通路」,传递信号非常迅速,但是结论更偏激。

 

并且Joseph LeDoux还指出,两条通路是能并行运行的。所以,当你觉得无法控制情绪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情绪通路」先达到了杏仁核,而此时「理性通路」可能还在“途中”。

 

这么看来,应对之法也出现了。就是尽量拖到「理性通路」到达杏仁核之后再做决定

 

 

具体该怎么做呢?

 

可以运用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ABC理论」之上建立的「ABCDEF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思路。
A-Activating event-促动、触发事件或经验,
B-Belief-信念、想法或看法,
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情绪反应、情绪结果或行为效果,
D-Disputing-驳斥、检查、处理、辨别或改变,
E-Effect-效果
F-new Feeling-新的情感。
维基百科
ABC就是前文提到的 事件 -> 观念 -> 结论这三个环节,而后面的D、E、F就是缓解这个情绪的三个步骤。

 

通过对B进行D这个步骤,可以让大脑强行等待「理性通路」中的信息到达杏仁核,这个时候会产生对应的E,再进一步影响我们产生F。
逻辑上的确很简单,知易行难,需要刻意练习。
 
 
分享几个我认为有用的小技巧给你。

 

其实我们做技术的,也可以用技术人的语言来做控制情绪这件事。

 

我将它分为三个步骤。

 

  1. 隔离(Isolation)
  2. 事件溯源(Event Sourcing)
  3. 形成循环(Loop),或者说闭环。

 

 

01
首先,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告诉自己:先让自己静止。给自己一些时间,等待「理性通路」追上来。

 

可以默默地在心里倒数十下,或者假装思考的样子,先不作回答。

 

如果附近有镜子或者深色的玻璃可以看看镜子中的自己,看看自己当前的样子是否是自己所想看到的。

 

如此可以先将自己单独“隔离”出来。

 

 

02
其次,事件溯源(Event Sourcing)一下,让信息在「理性通路」里跑起来。学着分析别人行为的动机,理解对方,理解现状。

 

可以做一些重复的机械化工作,如整理邮件、整理文件、清理电脑桌面等等。让自己的注意力先转移出去,避免大脑给自己“加戏”。

 

也可以拿来纸笔在上面写写画画,不但能平复情绪还可以促进「理性通路」的运行。

 

只有这样,你才能避免曲解对方意思。就像下面这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3
最后,将得到的理性结论用于扩充自己与别人的「共同视域」。

如果我们能与他人有更多的共同视域,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机会让「情绪通路」支配我们的情绪。自然能更好的理解对方的观点和行为,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执和抬杠行为。

 

这就是在打造一个闭环,让自己在不断循环地情绪控制的练习中强化自己的「理性通路」,减少01的介入。
 

04
还有一个终极大招。就是很多事,如果对你不是很重要。就随它去吧,甚至学会自黑。

 

自黑是自我接纳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高情商行为。如果能够很好地接纳自己,也会慢慢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自尊,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我发现身边那些情绪管理能力越好的人,越会自黑。除了能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还为自己节约了不少时间。

 

 

实用心理学中有一套系统化的模式「神经语言规划(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对我们客观的认知自己的情绪也有很大帮助。

 

它有12条前提假设特别有名,可以了解一下。

 

  1. 每个人都不一样(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2.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尊重别人的世界观)
  3. 有效用比有道理更实际 (即使说的话理据十分充足,但对方不相信或根本不能实行,还是没有用)
  4. 只有由感官所构成的世界,并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瞎子摸象)
  5. 对方的反应是沟通的目的和结果(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6.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7. 凡事最少要有三种解决方法 (只有一种:没有选择 只有两种:等同抉择 要有三种:才是选择)
  8. 每一个人都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人人也是在各种限制下作出最佳的决定与行为)
  9. 每一个人都具有使自己快乐成功的资源、条件
  10. 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是影响大局的最大因素(越灵活的人越有影响力)
  11. 凡事没有失败,只有回应信息
  12. 动机和情绪都没有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好了,我们总结一下。

 

这次Z哥首先帮你分析了一下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可怕之处以及常见的误区。

 

其次带你分析了一下大脑是怎么产生情绪的。并且建议你用「ABCDEF理论」的思路来考虑这个问题。

 

然后,分享了我自己觉得有用的三步法实用技巧给你。

 

最后,扩展了NLP的12条前提假设给你了解一下,帮助你更理性的认识自己的情绪。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在人际关系中,听,比说重要,要关注在话语背后的情绪诉求,才能不被字面意思所扰。而且,共情性的听,本身就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避免情绪化的处理事情,从而把事情越搞越糟糕。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zacharyfan.com/archives/1003.html

关于作者:张帆(Zachary,个人微信号:Zachary-ZF)。坚持用心打磨每一篇高质量原创。欢迎扫描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定期发表原创内容:架构设计丨分布式系统丨产品丨运营丨一些思考。

如果你是初级程序员,想提升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又或者做程序员多年,陷入了一些瓶颈想拓宽一下视野。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技术」,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如果你是运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束手无策。又或者想了解主流的运营策略,以丰富自己的“仓库”。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运营」,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Leave a Reply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ZacharyFan.com © 2019 | WordPress Theme: BlogGem by TwoPoints.